痛風發作前,患者的關節出現灼熱、搔癢感,若腳趾關節有異常的腫大。
註冊營養師Kaufhold表示,相對男性而言,女性痛風患者所佔的比例較小,主要是女性雌激素及荷爾蒙能促進腎臟排走尿酸,故此尿酸值比男性為低。另外體形較肥胖或有痛風家族史者,甚或是高血壓、糖尿病、慢性腎病患者,以及因服食利尿藥或免疫抑製劑而使血中尿酸升高的人士,也較容易患上痛風。另外40歲以上的中年人,其腎臟功能亦變差,痛風發病率也會愈高,導致關節紅腫疼痛,若未有及時治療,尿酸結晶長期堆積在關節處,嚴重會出現不可逆轉的關節變形,影響活動能力,同時也可能造成血管阻塞,增加罹患中風的風險。
痛風發作時,大多患者都會服食降尿酸藥,但關節痛楚往往有增無減,Kaufhold指出這與患者服用指定藥物有關,「痛風發作期間,醫生一般都會為病人處方消炎止痛藥,若他們僅服用降尿酸藥,其關節內的尿酸結晶會在表面溶解,釋放出不溶性的針狀結晶,引起或加重炎症,以致造成更劇烈的疼痛。要解決痛風問題,其實單靠降尿酸藥治療作用並不大,所以很多患者都會上網Google,搜羅一些降尿酸或舒緩痛風的食物清單,誤以為可幫助病情加快緩解,但他們卻未有真正了解自己的病情,只懂盲從網上流傳的舒緩痛風、低嘌呤食物清單,結果只會弄巧成拙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