無懼基因突變 標靶藥治晚期腸癌
無懼基因突變 標靶藥治晚期腸癌
本港大腸癌患者的數字逐年攀升,單在2009年,經已有超過4,000宗新症。眼見增長迅速,醫學界認為,大腸癌在未來的日子有機會超越肺癌,成為本港的頭號癌症。
確診大腸癌多晚期 治療成效不斷改善
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招國榮醫生指出,大腸癌的早期病徵並不明顯,不少患者發現大便帶血、排便習慣改變、貧血等大腸癌徵狀時,以為是痔瘡或其他腸胃問題,甚少聯想至大腸癌。不少患者可能待腫瘤長大至造成腹痛才去求診,經過檢查才確診患上大腸癌,所以超過一半的大腸癌患者,發現患病之際已經是晚期(第三或第四期)。
手術是治療大腸癌的主要方法,但對於已抗散之大腸癌患者來說,要需要接受藥物來控制腫瘤生長。30年來,晚期大腸癌的藥物治療發展有了重大的改變:
抗血管生成 斷癌細胞通訊 存活期獲提升
但近年標靶藥物的出現,令晚期大腸癌患者的存活期進一步得到提升。標靶藥物是一種針對癌細胞特性而作出攻擊的藥物,現時應用在大腸癌治療上的標靶藥物可分為兩類:
第一種是血管增生抑制劑。由於癌細胞不斷分泌血管內皮生長素(VEGF),刺激腫瘤血管增生,以供給養份予癌細胞生長,於是採用針對VEGF標靶藥物貝伐株單抗可以抑制腫瘤血管生長,令腫瘤得不到養份供應而凋亡,也讓正常血管更能帶動化療藥物至腫瘤,促進化療藥效。
第二種是表皮生長因子受體(EGFR)抑制劑。表皮生長因子受體負責癌細胞的生長訊息傳遞,當它受到刺激時會發出生長訊息,使癌細胞不斷分裂。透過阻截癌細胞表面EGFR的訊息傳遞,就能抑制癌細胞增生和轉移,阻止血管增生,使癌細胞缺血死亡。
臨床研究顯示,將標靶藥物與化療一併用作治療晚期大腸癌,能夠提升患者的存活期,以貝伐株單抗為例,接受貝伐株單抗加化療的患者的存活期為27.7個月,比只單獨接受化療的17.6個月長。
縮小肝轉移腫瘤 提高手術可行性
值得一提的是,在晚期大腸癌患者身上經常出現腫瘤轉移至肝臟的情況,而透過標靶藥物加化療可以縮小肝臟腫瘤,令更多患者能夠適合接受肝臟腫瘤切除手術,提高治癒機會。
曾有一位45歲患有第四期大腸癌的男病人,腫瘤已從大腸轉移到肝臟,兩邊肝葉也受到影響,左邊肝葉的腫瘤更緊貼血管,因此不能以手術切除。這位病人進行了6個療程的抗血管生成標靶藥物加化療的混合治療後,其右肝的轉移腫瘤消失了,左肝腫瘤也從7cm縮小至3cm,並遠離血管。最後醫生為他進行了手術,將大腸和肝臟內的腫瘤一併切除,手術後繼續了6個化療療程。現時,這位病人已經存活了將近三年,病情一直受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