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頁 >  生活百科 >  乳癌術後「雙標靶」藥物降死亡復發風險 團體倡政府納入藥物名冊

乳癌術後「雙標靶」藥物降死亡復發風險 團體倡政府納入藥物名冊

Fion
編輯: Fion
日期: 2021-06-28

乳癌是本港女性頭號殺手之一,發病率持續上升,由2000年約2,000宗大幅飆升逾一倍至2018年的4,600多宗。有病人團體引述,一項針對高復發風險的HER2型乳癌患者的國際研究顯示,在術後採用的雙標靶藥物組合,比單標靶更有效減低復發或死亡風險,因此建議政府應盡快跟隨國際治療指引,將術後雙標靶藥物納入藥物名冊,提供藥費資助。

治療

建議早期HER2型乳癌患者應接受術後雙標靶治療

在香港,目前1年的曲妥珠單抗單標靶藥物治療為現時早期HER2型乳癌患者的常規治療。臨床腫瘤科醫生陳穎樂指出,有研究發現,即使接受1年單標靶治療後,10年內仍有約30%淋巴擴散患者出現復發或死亡,不過最新一項國際研究顯示,在手術後採用「曲妥珠單抗(trastuzumab)及帕妥珠單抗(pertuzumab)及化療」的雙標靶藥物組合,比單標靶更有效減低復發或死亡風險達28%。

而且,國際治療指引亦建議,如已出現淋巴擴散或其他高危因素的早期HER2型乳癌患者,應接受術後雙標靶治療,以進一步降低復發風險。

病人團體全球華人乳癌組織聯盟於5月至6月期間,透過網上訪問168人有關「患者對乳癌治療的認知及政府入藥期望」,結果發現當中29%受訪者為HER2型乳癌患者。3成HER2型患者未聽過適用於她們的「術後雙標靶治療」,而且不足4成知道所有標靶治療方案,缺乏全面認知或會影響其治療決定。

調查又發現,65%受訪者期望公立醫院可在6個月內,引入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(FDA)批准使用的新藥物成為常規指引。不過,陳穎樂指出,現時公立醫院約需時1-5年,才將FDA批准使用的新藥物/新治療方案納入常規治療,同時當新藥物或治療方案未被納入藥物名冊,醫生用藥或會受到限制。

全球華人乳癌組織聯盟主席王天鳳稱,調查發現大部份患者最擔心病情惡化及經濟問題,提倡政府投入更多資源在乳癌治療上,加快檢視常規指引,盡早將合適的藥物納入藥物名冊,為患者帶來新希望,正面應對病情。

乳癌康復者透露醫藥費逾百萬

雙職媽媽Vicki現年47歲,於2020年7月發現突然停經、乳房有硬塊,求醫檢查後確診IIIA期HER2型乳癌,7月下旬在私家醫院接受全乳切除手術。當手術完成後,私家腫瘤科醫生詳細地建議了不同的治療方案,然後轉介她到公立醫院接受療程。

由於Vicki已出現淋巴擴散,有較高復發風險,公院醫生接受了私家醫生的建議的首選治療方案,安排她進行術後雙標靶治療組合。而在同年9月下旬開始,她接受6次化療(紫杉醇)和15次電療,並配合共18次術後雙標靶治療(現第12次),另外每天須服食荷爾蒙藥。

Vicki現時病情已受控制,今年2月已完成副作用較明顯的化療後,返回工作崗位;上司亦諒解情況,安排較輕鬆的文職工作。她認為,治療費用高昂,不是一般家庭能夠負擔。據了解,雙標靶藥物費用1針約4.8萬港元,18針共花費過百萬。她又認為,同時在公立醫院等候治療的時間也較長,希望若政府可增聘更多醫護人員以縮短輪候時間,以及提供更多嶄新及不同種類的治癌藥物,會對患者有實際幫助,而且將效用和安全性受國際認可的治療納入藥物名冊,有助增加患者對治療的希望及信心,減低抗癌時的心理壓力。

11726次閱讀
Loading
icon_facebook icon_whatsapp icon_line icon_mail icon_pri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