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見了一位60多歲,本身很健康的女士。她剛退休不久,生活安好,本身體型偏瘦,崇尚健康飲食,亦非常關注自己的健康,每兩年一次驗身、抽血、照X光等,完全沒有三高問題。她平日也有恆常運動,主要是緩步跑、瑜伽伸展等。
她來見心臟科醫生的原因,是過去這兩、三個月,胸口經常有疼痛的感覺,但這種疼痛比較複雜,有時在跑步後回氣的時候出現,有時則會在身體靜止、坐著時忽然疼痛。她不明白為什麼胸口會疼痛,尤其擔心的是,在簡單的緩步跑或體力勞動後,胸口正中心出現翳痛,而且有時會伸延到左肩胛甚至背部。
雖然她本身一向健康,但丈夫卻是典型的「三高人士」,去年更已接受通波仔手術,放置了數個支架。所以太太胸口出現疼痛,而且痛的情況和心絞痛相似,他立即建議太太諮詢醫生,並做好太太需要通波仔的心理準備,甚至連保險索償表格也帶了在身。
在這情況下,我立即安排她做了一次心臟電腦掃描,看看冠狀動脈的情況。但報告出人意表——她三條冠狀動脈都十分健康,鈣化指數是零,沒有任何新或舊的粥樣硬化。雖然這是好消息,但我告訴她:情況可能比通波仔更複雜一點,因為報告同時顯示了,她三條冠狀動脈中的「升主動脈」(Aorta ascendens)有嚴重寛闊的情況,闊度已接近4.4 cm,並形成了動脈瘤。
下一步當然是要找出她主動脈寛闊的原因。常見原因包括家族遺傳病馬凡氏症(Marfan syndrome),曾受創傷,曾患遺傳性膠原血管疾病,有典型粥樣硬化,持續未能控制的高血壓,或部分感染例如沙門氏菌、梅毒等,甚至部分免疫系統疾病,都有機會導致主動脈寬闊再形成動脈瘤。
但詳細詢問之下,她並沒有上述的原因。究竟為什麼她的主動脈會闊至4.4 cm的「警號級別」呢?問題會不會出在日常生活方面呢?再細問之下,終於有了答案。她說,退休後除了緩步跑,最近也愛上了肌肉鍛鍊,尤其舉重。她試玩了幾次後,覺得肌肉結實了,人也更纖瘦了,很開心,所以愈舉愈重,更幾乎每隔天便去舉重,有時會舉到出現氣喘、胸口疼痛的情況。
翻查文獻,原來心臟主動脈的闊度,確實和舉重運動有關。據文獻記載,主動脈寬闊的風險群組包括接受軍事訓練人士,受保安訓練的人士,專業或業餘的舉重運動員,以及經常需要負重的勞動工作者等。事實上,我們日常進行帶氧運動的時候,主動脈的壓力也會上升。進行較強的帶氧運動時,血壓上壓會由140以下逐漸增加至180甚至200;但當我們舉重,或緊急需要用力時,上壓其實有機會急促升至300。所以當你長期練習舉重,又沒有專業人士指導,久而久之有機會令主動脈愈來愈闊,甚至形成血管瘤。
而診斷血管瘤有兩個方法:第一是超聲波,無創、不需用顯影劑;第二是磁力共振或電腦掃描,可較準確量度出主動脈的闊度,但就需要注射顯影劑。長遠來說,治療方面首先是不要過度用力,嚴重的個案需按醫生指示服藥,甚至考慮接受開胸手術處理主動脈寬闊的問題。
延伸閱讀:
延伸閱讀